新学期伊始,家长学生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开学事宜,而骗子们也瞅准时机,开始“忙碌”起来。开学季前后,正是各类诈骗活动猖獗的时候,近期已有众多家长掉入了真假难辨的“班级群”诈骗陷阱。针对这一现象,马上消金特此发出警示,提醒大家提高防范意识。
家住珠海的王先生就在班级群里看到了一则消息,内容为通知家长缴纳新学期课本费,共计488元。发布消息的账号无论是昵称还是头像都和班主任王老师一模一样,且看似十分认真负责,不仅要求家长们回复“收到”,还提醒家长缴费后要截图留记录。这一系列操作让王先生降低了警惕性,加之群里很快有“家长”响应,发送“收到”并率先把转账截图发到群里,很快几位家长就同样完成了转账。
在班级群里,家长积极配合老师工作本是好事,王先生也和大部分家长一样希望自己能在老师面前留下个好印象,因此对班主任提出的需求一般都非常重视。然而有个家长在扫描“班主任”发出的收款二维码时,发现弹出了交易存在风险的信息框,王先生这才意识到不对劲。家长们也察觉到事情不妥,纷纷在群里提出质疑。真正的班主任也在了解情况之后,戳穿了骗子身份并迅速制止了家长们的转账行为,立即报警求助。可惜为时已晚,已有5名家长被骗取了钱财。
骗子冒充老师潜入家长群,假借“书本费”“学杂费”等名义诱骗家长转账,这种迷惑性强的诈骗手段无疑对家校关系建设有极恶劣的影响,马上消费也在此为大家揭开这类诈骗背后的套路。
首先,诈骗分子会以各种方式收集班级群信息,通过搜索关键词“班级群”、“年级”、“家长群”等,在社交软件上找到家长群,或是通过线下交流的方式从家长学生的口中套取班级群号,冒充学生家长进入群聊。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能顺利行骗,骗子有时也会操纵两个账号进入该群。
在潜入班级群之后,骗子一般会选择潜水一段时间观察群内管理情况和老师的活动规律,比如群内老师的语言风格、大致课表等。在老师上课或休息时,将头像和昵称改至与班主任一致。
准备工作进行完成后,骗子就会模仿老师的口吻发布虚假的收费信息,并附上收款二维码。通过控制另外一个加入群的骗子号和自己演双簧的方式,引诱家长转账。一旦收到家长们的转账,骗子立即退出该群或解散新建的群,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诈骗分子的手法虽然狡猾多变,但其实并非无懈可击。了解了这些诈骗手段后,防范措施也显得尤为重要。
首先,班级群的管理应更加严格,群管理员应充分利用社交软件的入群验证功能,防止陌生人混入;
其次,可以采用修改备注昵称的方式,明确标注出群内的老师身份,以便快速核查;
再者,面对任何收款通知,家长们都应保持冷静,切勿轻信,务必通过其他途径与老师进行核实后再做决定。一旦发现班级群聊中存在诈骗行为,务必立即保存相关证据,并迅速报警。
马上消金将持续关注此类诈骗事件的发展态势,致力于为大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防骗建议和信息。